一、鍍銅點
原因分析:
1)基體本身有缺陷,清洗不徹底,版輥表面附有不導電污染物;
2)鍍鎳層有過大的穿透性空隙、或毛刺、或打磨不當;
3)鍍銅槽液有懸浮性顆粒、或過濾芯過臟、或過濾機密封不好;
4)鍍銅液氯離子含量過少(伴隨倒角有筋條);
5)鍍銅液氯離子含量過多(伴隨版面沒有光澤);
6)添加劑1#過多,或添加劑2#過少;
7)電流密度過大;
8)溫度過低;
9)金屬雜質離子過多;
10)基體的內應力過大(主要指焊接處);
11)鍍鎳后,鎳層打磨過粗;
12)工藝不當造成添加劑2#過量分解,電流密度設定過小。
預防措施:
1)加強檢查;鍍銅過程中填平性差;油脂等物質填充在缺陷處;清洗過程中,堿性物質在缺陷處沒有洗凈,入槽后與金屬離子形成沉淀物;
2) 調整鍍鎳工藝,銅基體入槽前不宜打磨過重;
3)加強鍍鎳前清洗及槽液的凈化,及時更換濾芯;
4)添加適量鹽酸,至工藝要求;
5)用Ag2CO3、Zn粉等處理,或稀釋鍍液或反復沖洗陽極進行快速消耗;
6)適量添加,切記不能過量;
7)調整至工藝標準;
8)檢查溫度設定或加熱棒;
9)加強生產管理,避免漏液;
10)注意焊接保溫處理,適當補充2#添加劑;
11)打磨要均勻、細致,1000號砂紙,或百潔布;
12)調整;溫度高,槽電壓高,上液泵進空氣、添加了過量的雙氧水等現象都會造成2#添加劑的過量消耗。
二、鍍銅層硬度過高
原因分析:
1)硬度硬化劑(一般為添加劑1#)過多;
2)溫度低;
3)電流密度過大;
4)轉速過慢;
5)硫酸銅含量低;
6)金屬雜質過高;
7)氯離子不足。
預防措施:
1)補充添加劑2#,并降低添加劑1#比例;硬化劑的作用機理:一方面提高極化度,使結晶細致,另一方面在還原過程中產生輕元素的夾雜,形成間隙固溶體結晶;
2)適當提高鍍液溫度;
3)適當減小電流密度;
4)適當提高版輥轉速;
5)不能低于180g/L;
6)加強管理,杜絕漏液,選擇質量好的磷銅陽極;金屬雜質過高,產生金屬雜質與銅離子的共沉積,形成置換固溶體結晶;
7)分析、調整,氯離子的作用類似添加劑2#。
三、鍍銅層硬度低
原因分析:
1)添加劑1#不足或添加劑2#過量;
2)H2SO4不足;
3)溫度過高;
4)電流密度過低;
5)版輥轉速過快;
6)氯離子過量。
預防措施:
1)補充添加劑1# 0.5-1ml/L或提高添加劑1#的補充比例;
2)分析、調整;
3)降至工藝范圍,溫度如超過50℃,應適量補充添加劑;
4)調整;
5)適當減小,線速度約為0.6-0.8m/S為宜;
6)分析調整,氯離子過多,抑制添加劑1#的作用;還會使陽極的導電能力下降,達不到設定的電流密度。
四、鍍銅層硬度保質期短(出槽硬度良好)
原因分析:
1)添加劑補充量少;
2)添加劑1#比例過少;
3)添加劑性能差;
4)鍍液溫度設定高,或冷卻系統故障;
5)版輥儲存的溫度過高;
6)版輥反復布輪拋光;
預防措施:
1)提高補充量;添加劑屬于金屬離子配位體,比例和總量決定添加劑的作用;
2)提高添加劑1#的補充比例;
3)選擇性能優良的添加劑;
4)檢修;
5)注意存儲溫度;儲存溫度高,或因多次拋光會產生的高溫縮短硬度自然失效的時間。
五、電雕打針(不含鐵輥加工質量及電雕因素)
原因分析:
1)鍍層硬度過高;
2)鍍層粘性過大(脆性過小);
3)鍍層結晶粗糙;
4)鍍層內應力過大;
5)鍍層中的顆粒夾雜;
6)鍍層中含有針孔。
預防措施:
1)調整工藝,降低鍍銅層硬度;
2)調整電鍍工藝,提高鍍層脆性;
3)提高鍍層的結晶細膩程度;
4)調整工藝降低鍍層的內應力;
5)減少鍍層中的顆粒夾雜;
6)調整電鍍工藝和環境,減少鍍層針孔率。
詳情參見《電雕凹版打針因素分析》
六、鎳銅起皮
原因分析:
1)鍍鎳層鈍化,即產生非活性膜;
2)鍍銅添加劑2#過多;
3)鍍銅電流密度瞬間過大;
4)鍍銅液溫度過低;
5)Cl-過少(版頭有筋,分層起皮);
6)鍍銅槽CuSO4過高;
7)添加劑性能不良;
8)有機添加劑分解產物過多。
預防措施:
1)鍍完鎳到入銅槽的時間不能超過3分鐘。并注意用5%的H2SO4活化10秒以上;
2)適當補加添加劑1#或稀釋鍍液或通電處理或排液;
3)鍍銅不應采用沖擊電流;
4)調整到工藝范圍;
5)分析、調整氯離子含量;
6)稀釋,或采用輔助陽極。注意補充其他的鍍液成分;
7)更換性能優良的添加劑,大多出現在半浸工藝、兩只以上版輥中間接頭處,距離版輥1cm處局部分布;
8)活性炭大處理。
七、鍍銅層版面局部分層
原因分析:
1)添加劑性能不良;
2)有機添加劑分解產物過多。
預防措施:
1)更換性能優良的添加劑;
2)稀釋鍍液或活性炭大處理。
八、鍍銅層沉積厚度不準確
原因分析:
1)槽系數設定不正確;
2)整流器實際輸出與顯示數據不準;
3)鍍槽有漏電情況。
預防措施:
1)標準為13,標準槽系數為自然定律推算所得,在整流器、鍍槽正常的情況下,不應變動;
2)檢測校準;
3)檢查。
九、導角針狀毛刺
原因分析:
1)添加劑1#過量或添加劑2#不足;
2)硫酸銅含量過低;
3)電流密度過大;
4)版輥旋轉速度低;
5)鍍液溫度低。
預防措施:
1)補充添加劑2#,可以通過霍爾槽進行檢測,并測試補充量,方便快捷;
2)提高硫酸銅含量;
3)調整至工藝要求;
4)檢測實際版輥轉速并調整;
5)檢測調整。
十、導角蘑菇狀毛刺
原因分析:
1)添加劑2#過量或添加劑1#不足;
2)硫酸銅含量過低;
3)電流密度過大;
4)版輥旋轉速度低;
5)鍍液溫度低。
預防措施:
1)補充添加劑1#,可以通過霍爾槽進行檢測,并測試補充量,方便快捷;
2)提高硫酸銅含量;
3)調整至工藝要求;
4)檢測實際版輥轉速并調整;
5)檢測調整。
十一、導角斜紋狀毛刺
原因分析:
1)Cl-含量過低。
預防措施:
1)調整含量至100-120ppm。Cl-是性能優良的無機添加劑,提高鍍層的整平能力,性能類似于添加劑2#。
十二、鍍銅槽電壓過高
原因分析:
1)硫酸含量不足;
2)硫酸銅含量過高;
3)Cl-含量過高;
4)陽極面積小。
預防措施:
1)鍍液的電導率低,H+離子的數量能夠有效提高鍍液的導電能力;
2)陽極表面容易結晶,降低銅球溶解面積;
3)形成的氯化亞銅包裹于陽極銅球表面,使陽極不溶解;陽極表面是Cl-消耗的最主要途徑;
4)陽極鈍化,吸氧所致。
十三、鍍銅槽電壓波動大
原因分析:
1)硫酸銅含量過高;
2)銅球導電不好;
3)陽極籃中銅泥過多;
4)吊架、碳刷、銅排等接觸不良;
5)Cl-含量過高。
預防措施:
1)陽極表面容易結晶,降低銅球溶解面積;
2)震動陽極,保持銅球與鈦籃的接觸良好,銅球越大,越容易損毀鈦籃;
3)定期沖洗,或選擇質量更好的銅球,沖洗頻率不宜過大,每周一次即可;
4)檢修;
5)形成的氯化亞銅包括于陽極銅球表面,使陽極不溶解。
十四、版面不規則橘皮狀鍍層(電鍍過程中為暗紅色)
原因分析:
1)槽電壓過高引起;
2)上液泵功率或上液泵流量小,鍍液循環差;
3)添加劑2#含量不足,或工藝不當造成添加劑2#消耗過快;
4)硫酸銅含量過高;
5)添加劑副產物太多,或添加劑總量少。
預防措施:
1)查找原因,整改,參見故障12項。槽電壓高,電極極化大引起(集中在直徑粗的版上)。
2)檢查;
3)補加添加劑2#,并查找添加劑2#消耗過大的原因;
4)分析、調整至正常范圍;
5)稀釋鍍液或活性炭粉處理。
十五、焊縫或版壁內側點焊處麻點、針孔、起泡
原因分析:
1)焊接電流過大,造成內應力大;
2)室內溫度過低,焊縫處熱量消散過快,造成內應力不能釋放;
3)焊劑潮濕;
4)剪板機故障,造成剪切口不整齊,焊縫不通透;
5)電鍍工藝不當,預熱時間短,添加劑2#含量不足。
預防措施:
1)更改焊接工藝;
2)適當提高室溫,或焊接之前先烘烤鋼板;
3)加強焊劑前處理;焊劑潮濕,造成焊縫有針孔;
4)更換或維修;
5)適當提高添加劑2#的比例;如果電鍍工藝正常,不要輕易調整。
十六、鍍液中有油脂狀漂浮物(非外部污染)
原因分析:
1)添加劑使用量過大(特別是添加劑2#);
2)鍍液中硫酸銅含量過高;
3)鍍液使用周期過長,或長時間沒有大處理。
預防措施:
1)調整添加劑使用量;添加劑分解產物,超過了在鍍液中的溶解度就會析出漂浮于鍍液表面,添加劑使用量越多,越嚴重,同時硫酸銅越高,添加劑分解產物在鍍液中的溶解度越低,故障表現的就會越嚴重。
2)稀釋;
3)碳粉大處理(參見酸性鍍銅溶液大處理流程)。
十七、鍍銅槽長時間停用,氯離子含量升高
原因分析:
1)氯離子本身含量偏高;
2)陽極泥長久沒有沖洗;
3)鍍槽停用時間長。
預防措施:
1)鍍槽長時間停用之前將陽極泥沖洗干凈,就能防止此種故障;主要原因是因為銅泥中含有大量氯化亞銅沉淀,這些沉淀會進行緩慢溶解,使鍍液中的氯離子升高,正常電鍍過程中陽極會產生亞銅離子,又會和氯離子生產沉淀,維持正常的氯離子濃度,但如果長時間停產,陽極沒有亞銅離子產生,就失去了對氯離子濃度升高的擬制作用,就產生了氯離子超過的故障。另外,還有一個方面的原因,就是銅泥中的氯化亞銅在空氣中也會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,變成氯化銅(易容性高),所以長時間停槽就容易使鍍液中的氯離子含量升高。
十八、電鍍粗版容易出現毛刺,細版正常
原因分析:
1)電鍍粗版槽電壓過高,添加劑2#消耗快;
2)鍍鎳后打磨不均勻;
3)陽極面積過小;
4)上液泵流量不足。
預防措施:
1)提高硫酸含量,降低電流密度;
2)延長打磨時間,粗版旋轉線速度快,打磨容易不均勻;
3)增大陽極面積,陽極面積小,槽電壓過高;
4)增加上液泵流量,上液泵流量小,鍍液成份消耗過快。
十九、版面粗糙無光,硬度正常
原因分析:
1)鍍液帶交流電,一般是加熱管漏電所致,多在鍍版過程中加熱時出現。
預防措施:
1)用試電筆或萬用表測試鍍液是否帶電。入槽后長時間版面不亮,鍍層暗紅色粗糙,電鍍完畢版面類似磨床粗磨后的狀態,整個版面有點,手摸刺手,但硬度正常。
二十、鍍小版版面有毛刺,鍍大版沒有
原因分析:
1)小版版面過粗;
2)小版鍍鎳電流過大;
3)電鍍小版轉速過慢;
4)添加劑2#不足。
預防措施:
1)提高小版鋼體表面粗糙度;
2)降低鍍鎳電流密度;
3)將版輥旋轉線速度調整到一樣;
4)適當補充添加劑2#,0.5ml/L。
二十一、銅層鍍鉻局部起皮,分層
原因分析:
1)添加劑使用量過多;
2)添加劑1#使用量過大。
預防措施:
1)減少添加劑使用量,嚴重時停止添加劑泵的工作;電鍍銅層光亮度差,微觀版面有密密麻麻亮點,版面打磨痕跡不能在電鍍過程中消失,甚至更為嚴重;
2)人工補充添加劑2#。
二十二、版面有砂紙打磨痕跡
原因分析:
1)添加劑2#使用過量,版面亮度過高;
預防措施:
1)稀釋鍍液,適當補充添加劑1#;
2)減少添加劑2#使用量,版面鏡面光亮,故砂紙打磨痕跡比較明顯。
二十三、版面光亮,但布滿銅點,不刺手
原因分析:
1)添加劑1#過量。
預防措施:
1)稀釋鍍液,適當補充2#添加劑;
2)減少1#添加劑使用量,1#添加劑過量,造成2#添加劑中的整平劑不起作用。
二十四、鍍銅后版面呈現白色粉狀物
原因分析:
1)鍍銅液中氯離子過高,鍍后版面沖洗水量不足;
2)沖洗水用循環水,水中氯離子含量過高;(白色粉末主要成分是氯化亞銅)。
預防措施:
1)控制鍍液氯離子含量,電鍍后及時用大量水沖洗;
2)改用自來水沖洗。
二十五、鍍層呈現條紋狀
原因分析:
1)硬化劑太多(一般為添加劑1#),或2#整平劑不足;
2)電流密度過小,越小約嚴重;
3)版輥浸入率過大,造成電流密度小。
預防措施:
1)補充添加劑2#,或活性炭處理鍍液;
2)提高電流密度。
二十六、版面橘皮狀起皮
原因分析:
1)鍍鎳太薄;
2)添加劑1#過量;
3)裝夾導電不良。
預防措施:
1)延長鍍鎳到450S以上;
2)補充2#添加劑1ml/L。
二十七、版面燒焦
原因分析:
1)添加劑2#嚴重過量;
2)添加劑總量多;
3)大多出在國產體系中。
預防措施:
1)稀釋鍍液;
原創文章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rwkwncm.cn/a/12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