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鍍鉻層硬度低
原因分析:
1)溫度過高;
2)Dk過低;
3)CrO3濃度過高;
4)三價鉻含量過低;
5)銅雜質過多;
6)鉻:酸比不當(H2SO4多);
7)陽極導電不均勻(軟硬不均);
8)添加劑使用量過少;
9)版輥轉速過快;
10)銅層硬度低。
預防措施:
1)調整至工藝范圍,54-58攝氏度為宜;
2)適當升高,普通鍍鉻45-55A/dm2;
3)分析調整,200-220g/L;
4)分析調整,可通過電解實現;
5)去銅劑處理或稀釋;
6)調整,鉻:酸比100:1.1-1.2;
7)緊固、刷洗、更換;
8)適當提高添加劑補充比例;
9)調整;
10)提高銅層硬度。
二、鍍鉻層局部鍍不上鉻
原因分析:
1)版面沒有清洗干凈;
2)沖擊電流過小;
3)酸比不當;
4)三價鉻含量過高;
5)退鍍版面有難溶性膜層存在。
預防措施:
1)雕刻油、拋光膏油脂固化;
2)實地版,應高于正常版輥電流密度;
3)調整100:1.1-1.2,硫酸含量少,開通電流時,完全沉積上鍍層的時間長;硫酸含量過高,會造成局部長時間鍍不上鉻;
4)如果三價鉻偏高,適當提高硫酸的含量;5)應徹底清除,建議使用高品質除油劑清理。
三、印刷過程脫墨
3.1 上機就脫墨(版輥硬度過高,整平性差,結晶粗糙、拋光力度不夠)
原因分析:
1)Dk過大,造成版面整平性差,拋光困難;
2)鍍液溫度低;
3)三價鉻含量高;
4)硫酸含量低;
5)鉻酐含量低;
6)陽極活化不好、導電不均,軟硬不均;
7)鉻拋光力度不夠。
預防措施:
1)降至工藝范圍;
2)分析調整;
3)分析調整,陽極的檢測可以借助液體電流密度表進行;
4)分析調整;
5)分析調整;
6)檢測(液體電流密度計);
7)增大拋光量;拋光紋理有潤滑作用,數量少或過淺,不利于印刷;
3.2 一定印量后脫墨(鍍層硬度軟,耐磨性差)
原因分析:
1)Dk過小,鍍層硬度低;
2)鍍液溫度高;
3)三價鉻含量低;
4)硫酸含量高;
5)鉻酐含量過高;
6)陽極活化不好、導電不均,軟硬不均;
7)拋光砂帶過細,鉻拋后粗糙度不夠。
預防措施:
1)降至工藝范圍;
2)分析調整;
3)分析調整;
4)分析調整;
5)分析調整;
6)檢測(液體電流密度計);
7)增大拋光帶顆粒度。
3.3 單張樣看不到脫墨和刀線,印刷后形成卷材,整體會有色差現象
原因分析:
1)拋光砂紙過粗;
2)銅層處理粗糙度過高。
預防措施:
1)降低拋光砂紙顆粒度,或減小拋光壓力;
2)檢測調整。
四、印刷過程出現刀線(鉻層硬度不夠,容易損傷)
原因分析:
1)溫度過高;
2)電流密度過低;
3)CrO3濃度過高;
4)三價鉻含量過低;
5)銅雜質過多;
6)鉻:酸比不當(H2SO4高);
7)陽極活化不好(軟硬不均);
8)添加劑使用不當。
預防措施:
1)調整至工藝范圍,56-58攝氏度;
2)適當升高,55-60A/dm2;
3)分析調整,200-220g/L;
4)分析調整,可通過電解實現;
5)鉻液除雜處理,或稀釋;
6)調整;
7)刷洗、話化;
8)嚴格控制補充量。
五、鍍層沉積慢,電流效率低
原因分析:
1)鉻酐濃度高、溫度高、電流密度小、硫酸含量高,三價鉻含量低;
2)版輥轉速過高;
3)整流器輸出不準確,顯示電流高于實際電流;
4)整流器輸出波形不良,為脈沖波形;
5)電路有漏電情況;
6)鐵離子過高。
預防措施:
1)調整;
2)調整,攪拌越強烈,電流效率越低;
3)調整;
4)示波器檢測,增加濾波器或更換電源;
5)檢查;
6)鉻液除雜處理,或稀釋;鐵離子的存在會在陰極表面還原,降低電流利用率。
六、版輥倒角發灰
6.1 燒焦引起的鍍層發灰(硬度高,長時間拋光可以拋亮)
原因分析:
1)電流密度過大;
2)溫度過低;
3)硫酸過少;
4)三價鉻過高;
5)鉻酸濃度低;
6)轉速過慢;
7)添加劑含量過高;
8)陰陽極距離過大。
預防措施:
1)1、2、3、4、5、6、8調整;
2)添加劑過高會使電流效率過高,產生高電流密度區燒焦;
6.2 局部溫度高引起的發灰(鍍層質地軟,拋光容易漏銅)
原因分析:
1)導電不良引起的端面溫度過高引起;
2、鍍液循環速度慢,或對流方向設計缺陷,熱量不能夠及時消散。
預防措施:
1)故障往往出現在導電好的一端,而導電不好的一端不容易出,原因所有電流都集中在一側,超過了單個端面的導電極限,一般出現在版頭上。
七、版頭上倒角1cm處泛白,易漏銅
原因分析:
1)版堵、版壁過薄,或吊架加緊力過大,造成版輥焊縫內側變形。
調整方案及預防措施:減小加緊力,注意工藝調整
1)提高鉻酸的含量;
2)提高硫酸含量;
3)適當降低電流密度;
4)適當提高轉速;
5)適當降低添加劑使用量。
版輥要求:
1)增大版堵厚度;
2)版輥與版壁緊配合;
3)提高焊縫深度;
4)注意焊絲的選擇,應選含合金成分少的焊絲。
具體參考《凹版鍍鉻層焊縫內側泛白故障解決方法》
八、版面亮度不夠,銅面修磨處鍍層粗糙
原因分析:
1)鉻酐含量低;
2)硫酸含量少;
3)三價鉻過高;
預防措施:
1)1、2、3項調整。
九、鉻層與基體結合力差
原因分析:
1)銅輥除油不徹底;
2)銅輥表面有銹蝕;
3)銅層分層;
4)電流密度過大;
5)鍍液溫度過低(特別是版面);
6)鉻酸比不當(H2SO4過少);
7)鉻層過厚。
預防措施:
1)加強有機和無機脫脂;
2)注意鍍前活化,5%的H2SO4活化10秒以上;
3)注意避免二次鍍銅或鍍銅液氯離子含量少;
4)降至工藝范圍;
5)升高至工藝范圍,并保證入槽10秒鐘后通電,時間不宜過長;
6)調整工藝參數;
7)10-15u為宜。
十、版輥耐腐蝕性差
原因分析:
1)溫度過低;
2)電流密度過高;
3)CrO3濃度過低;
4)三價鉻含量過高;
5)鉻:酸比不當(H2SO4少);
6)陽極活化不好(電流密度不均);
7)壁厚太薄,印刷壓力大。
預防措施:
1)調整至工藝范圍,54-58攝氏度;
2)適當降低,普通鍍鉻55-60A/dm2;
3)分析調整,200-220g/L;
4)分析調整,可通過電解處理實現;
5)調整;
6)刷洗。
十一、鍍層厚度不均勻
原因分析:
1)陽極導電不良;
2)陽極表面涂層狀態不均一;
3)如用鉛陽極,表面有鉻酸鉛覆蓋。
預防措施:
1)定期檢查;
2)堅查(液體電流密度表);
3)定期刷洗。
十二、鍍鉻槽電壓高
原因分析:
1)銅排、陽極架、碳刷導電不良;
2)硫酸含量低,酸比不當;
3)三價鉻太高;
4)陽極表面涂層破壞;
5)陽極距離過大。
預防措施:
1)檢修;
2)分析調整;
3)注意監控;
4)做電化學測試;
5)距離80mm為宜。
十三、鍍鉻后網值變小
13.1 電鍍損耗
原因分析:
1)溫度過低;
2)電流密度過大;
3)CrO3濃度過低;
4)三價鉻含量過高;
5)鉻:酸比不當(H2SO4少);
6)鍍鉻時間過長,鉻層過厚。
預防措施:
1)調整至工藝范圍;
2)適當升降低;
3)分析調整,200-220g/L;
4)分析調整,3-4.5g/L;
5)分析調整,鉻:酸比100:1.1-1.2;
6)正常電鍍。
13.2 拋光損耗
原因分析:
1)拋光過重;
2)電雕網墻過小。
預防措施:
1)避免用過粗的拋光砂紙;
2)適當拋光。
13.3 銅層硬度不夠
原因分析:
1)電雕時網型邊沿(網墻)有鼓起的現象。(“腫嘴”現象)。
預防措施:
1)銅軟的版輥,電雕可適當將網值雕大。鍍鉻前銅層適當用3000號磨石打磨版面。
十四、版輥進入鉻槽后腐蝕
原因分析:
1)版輥表面有油;
2)鍍液氯離子超標;
3)版輥版面有酸洗的殘液存在。
預防措施:
1)加強電解脫脂,也可有機和無機脫脂想結合;
2)電解處理,溫度:65-70℃,電流密度:60A/dm2以上;
3)加強清洗,酸洗溶液濃度不宜過高;
十五、三價鉻含量過高
原因分析:
1)陽極面積過小;
2)陽極電化學性能差;
3)有機物污染;
4)鐵離子過多;
5)硫酸過多;
6)攪拌過于強烈。
預防措施:
1)適當調整;或定期電解;
2)增加鉛襯,或更換電化學性能優良的陽極;吸氧電位不一樣,氧化能力也不一樣;
3)查找根源,杜絕污染;有機物造成過多的六價鉻還原;
4)鉻液除雜設備電解或稀釋;鐵離子的存在,降低陰極效率,本身被還原成二價鐵,二價鐵又會被鉻酐氧化成三價鐵,造成三價鉻升高;
5)分析調整;
6)適當降低旋轉速度。
十六、鍍鉻有點,嚴重的漏銅,但退鍍后銅面沒有
原因分析:
1)版面有膠體物粘附。
預防措施:
1)清理設備和周邊環境,一般是由堿性顆粒物粘附到版面上,入槽后與鉻酸反應形成膠體物,使初期沒有鍍層沉積,形成點。
十七、鍍鉻有點,退鍍后再施鍍,其它位置也會出
原因分析:
1)整流器不通電的情況下有導通情況;
2)加熱設備有漏電情況。
預防措施:
1)檢測整改設備,鍍槽有漏電情況,會造成版輥入槽后有鉻層局部腐蝕情況。
十八、鍍層上鍍速度慢,特別是實地網上
18.1 膠體膜溶解慢造成的原因
原因分析:
1)硫酸含量低;
2)三價鉻含量過高。
預防措施:
1)檢測調整;版面上形成的膠體膜無法溶解,現象是通電后版面顏色變深,但沒有鉻層沉積。
18.1 膠體膜溶解過快造成的原因
原因分析:
1)工藝不當,膠體膜不容易形成;
2)鉻酸濃度高;
3)鍍液溫度高;
4)轉速快;
5)硫酸高;
6)三價鉻少。
預防措施:
1)檢測調整;
十九、直徑粗的版端面上鍍不上鉻
19.1 鍍層分散能力差:(兩只版對接處)
原因分析:
1)間距過小;
2)鍍液分散能力差:鉻酸低、硫酸高、三價鉻少、電流密度低、轉速過快等原因。
預防措施:
1)調整;
19.2 溫度過高引起的覆蓋能力下降:(靠近吊架處,導電端面)
原因分析:
1)導電不良造成端面溫度過高引起;
2)鍍液循環速度慢,或對流方向設計缺陷,熱量不能夠及時消散。
預防措施:
1)檢測整改,電鍍過程中,如果用純水沖刷端面后能夠鍍上,就可以判定為是此項原因引起的。
二十、電鍍直徑粗的版版面整體不亮
原因分析:
1)上液泵流量不夠,或對流方向不當;
2)陽極面積不夠,上槽鍍液成分不穩定;
3)三價鉻濃度過低,硫酸過量等。
預防措施:
1)調整上液泵噴流方向;
2)計算整改;
3)加酒精調整。
二十一、版面鉻泡
原因分析:
1)版面膠體膜過厚,電鍍初期不能及時沉積鉻層所致;
2)脫脂劑沖洗不干凈;
3)鍍液中硫酸過低;
4)三價鉻太高。
預防措施:
1)分析鍍液成分,并調整
2)增大沖洗力度;
3)提高硫酸含量;
4)大陽極小陰極電解。
二十二、版面掉鉻
原因分析:
1)在出現掉鉻的地方總會有宏觀大裂紋出現,且底層銅層顏色為黑褐色,已經被腐蝕;
2)懷疑鉻層硬度脆性太大,在版輥使用過程中產生宏觀裂紋,造成底銅被腐蝕,產生氧化物,導致鉻層脫落;
3)客戶的版輥有很多是多次利用,版壁很薄,強度低,在使用過程中變形大,對鍍層的韌性要求就很高,一旦鍍層脆性大,就很容易造成鉻層的宏觀裂紋。
預防措施:
調整鍍鉻工藝,減少鍍鉻脆性;提高鉻酐含量,降低電流密度,提高算比,降低三價鉻,減少添加劑的使用;提高鍍鉻溫度,提高版輥選裝速度等;都可以提高鍍鉻層韌性。
二十三、版頭不亮
原因分析:
1)鉻酐過低;
2)溫度過低;
3)硫酸不足;
4)三價鉻過高。
預防措施:
1)分析調整;
2)調整工藝
3)分析調整;
4)分析調整。
二十四、鍍鉻起皮,或有大面積鉻點
原因分析:
1)硫酸太低;
2)沖擊電流過大,可采用階梯電流;
3)預熱時間過短。
預防措施:
1)電流改為逐漸遞增,分三次,第一次0.1倍,第二次0.2倍,第三次正常計算電流,酸比1.3。
二十五、版面鉻點(漏銅)
原因分析:
1)環境中有堿性污染物,特別是粉狀清洗劑顆粒,造成清洗后的版面二次污染;
2)三價鉻過高;
3)鍍液顆粒物污染;
4)鍍槽有漏電的可能,一般會出在二次鍍鉻產生更多鉻點。
預防措施:
1)檢查、清理;
2) 電解處理;
3)過濾鍍液;
4)檢查、整改。
原創文章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rwkwncm.cn/a/12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