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在電鑄銅生產過程中,電鑄銅層的厚度通常超過200um以上,有些工藝甚至超過2mm,利用傳統電鑄銅工藝,產品的生產周期要超過幾小時,甚至幾天的時間,本文主要從理論和實際生產出發,通過分析影響電鑄銅速度的溶液成分、濃度、溫度、添加劑、攪拌或陰極移動,以及陽極等因素,幫助電鑄銅企業根據產品需要制定合理的電鑄銅工藝,以達到提高生產效率、改善產品質量、節約生產成本等目的。
關鍵詞:電鑄銅、液相傳質、陰極極化、工藝調整
一、前言
電鑄銅廣泛應用于電雕印刷制版,皮革壓花模具、工藝品,以及特殊行業的功能性電鍍,應用非常廣泛;目前的大多數企業仍然采用傳統的電鑄工藝,生產周期長、效率低,生產成本不能有效降低。縮短電鑄生產周期、提高生產效率已成為很多企業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,本文就影響電鑄速度的因素進行分析,幫助企業制定快速合理的生產工藝。
硫酸鹽酸性鍍銅工藝因其成分簡單、維護方便、電流效率高、極限電流密度相對較大、廢水處理容易、投入成本低等優點,是理想的電鑄銅工藝的選擇。本文就以酸銅工藝為例進行論述。
二、影響電鑄速度的因素分析
電鑄銅本身屬于電鍍工藝的范疇,研究好電鍍銅速度的影響因素,也就能制定出快速合理的電鑄銅工藝,電鍍在生產過程中的速度主要受三個過程的影響分別是:
(1)液相傳質過程:反應粒子自溶液中向電極表面附近傳輸的過程;
(2)電化學反應(電子轉移)過程:反應粒子在電極與溶液界面間得失電子的過程;
(3)新相形成的過程:在陰極表面形成新相(如結晶)的過程;
下面就分析影響這三個速度的影響因素:
2.1 影響液相傳質過程的因素
在通電前,溶液中各個部分的Cu2+濃度都是均勻的,通電以后陰極表面的Cu2+會被迅速的消耗掉,溶液中Cu2+的就會通過電遷移、擴散和對流三種方式向陰極表面傳輸,但這三種方式的傳輸速度都是有限的,這就造成了電極的濃度極化,如果電極上通過的電流密度過大,超過了極限電流密度,溶液中的Cu2+沒能及時的進行補給,使電極的極化過電位達到或超過了H+的析出電位,H+就會在陰極上被還原,使陰極表面溶液的PH值迅速升高,就會形成金屬離子的氫氧化物沉淀,并夾雜在鍍層當中,造成“燒焦”現象。在酸銅工藝中液相傳質過程是控制電鍍速度的主要因素,相對于其他兩個過程的速度而言,這是一個基元因素,加快傳質過程的速度能有效的提高極限電流密度,對提高電鍍銅速度有重大意義。
2.1.1 Cu2+濃度的影響:在電流作用下,緊靠陰極表面的Cu2+濃度最小,隨著與電極距離的增大,Cu2+濃度也在變大,最后達到溶液的標準濃度,這個有濃度差的溶液層稱為擴散層(一般0.5mm左右),研究表明,擴散的推動力與單位距離的濃度梯度有關,根據費克(Fick)定律[2],擴散流量與濃度梯度成正比,即
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提高酸銅溶液中的Cu2+濃度來提高擴散流量,從而提高液相傳質速度,標準條件下對極限電流的影響如圖1所示;但硫酸銅含量的提高受其溶解度的限制,故工藝溫度也相應的進行了提高,為消除溶解度的影響,硫酸銅含量不宜超過300g/L。
圖1:硫酸銅含量對極限電流密度影響
2.1.2 硫酸濃度的影響:硫酸是強電解質,能有效降低鍍液的電阻,使初次電流分布趨向均勻,如果硫酸含量過低,槽電壓升高,分散能力相應降低,陽極則容易鈍化;含量也不能過高,過高一方面會因同離子效應降低硫酸銅的溶解度,使硫酸銅結晶析出,另一方面硫酸在鍍液中屬于不參加電極反應的局外電解質,會影響Cu2+在電場作用下的遷移數量,降低液相傳質速度,所以硫酸在溶液中的濃度不能太高,若工件不是太復雜、不過高要求分散能力的話,硫酸濃度不宜超過80 g/L。
2.1.3 溫度的影響:既然濃度極化是由反應物在電極表面的傳質速度受到限制所引起的,提高鍍液的溫度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反應物粒子自由能,加快其擴散傳質速度,對降低濃度極化有相當大的作用,對提高極限電流密度的影響如圖2所示,同時提高溫度,能有效提高硫酸銅的溶解度,避免硫酸銅結晶析出;但溫度也不能過高,否則添加劑的消耗量會過大,有些中間體也會分解失去作用,故需要尋求耐高溫型的中間體配制添加劑,以滿足實際生產需要。目前有幾種添加劑能實現在55℃的條件下仍能發揮優良的效果,受到了市場的歡迎。
圖2:溫度對極限電流密度的影響
2.1.4 攪拌或高速陰極移動的影響:由費克(Fick)定律可知,擴散速度與擴散層厚度成反比關系,如能有效的降低擴散層的厚度,對提高擴散速度是很有利的,加強攪拌或提高陰極移動速度就是很好的方法,不僅能有效降低擴散層的厚度,還能提高對流速度,對提高極限電流密度,作用非常顯著,同時要指出的是對普通掛鍍而言,陰極移動很難實現高速性,可以通過改變工件電鍍的方式來實現,比如說凹印制版就是通過版輥的高速旋轉(線速能達到1m/s)來實現高速電鍍的(電流密度可達到30A/dm2)。提高陰極移動的線速度與極限電流的關系如圖3所示。
圖3:工件移動線速度對極限電流密度的影響
2.2影響電化學反應(電子轉移)過程的因素
前面分析了影響濃度極化的影響因素,假定我們通過對各個因素進行調整后,使液相傳質沒有任何困難,液相傳質速度可以無窮大,則整個電極反應速度將由電子轉移過程進行控制,這種由于電化學反應(電子轉移)總是會存在一定困難所引起的極化稱之為電化學極化。
當電極浸入鍍液,未通電前如電極處于平衡狀態,電位為φ平,電極與溶液之間不斷的進行著金屬離子的交換,而且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兩過程的速度相等,用iO表示,實驗表明,iO的值越大說明電化學反應越容易,通電后越不容易在電極上積累剩余電荷,電化學極化也就越小;相反,iO的值越小說明電化學反應越困難,通電后越容易在電極上積累剩余電荷,電極電位也就偏離φ平越遠,電化學極化也就越大;由塔菲爾(Tafel)公式[3]:|△φ|=a+blogi (a,b為常數)可知極化度的大小與通過電流的大小i有關,根據理論推導a與iO有關,可將上式改寫為|△φ|=-blogiO+blogi 或|△φ|=blog(i/iO)。實驗測得Cu2+在1mol/L CuSO4的溶液中的iO約為103A/dm2,比很多金屬在同等條件下的iO要大幾十、幾百甚至上千倍。根據公式可以推斷酸銅工藝中在一定電流通過電極時,電化學極化非常小,說明電化學反應速度非常快,但是我們同樣需要研究影響電化學反應速度的因素,這對于提高電鑄質量非常有價值。
2.2.1 Cu2+濃度的影響:在鍍液中電極表面的所有Cu2+并非都參與電極反應,只有活化離子才參與反應[4],故增加了Cu2+的濃度,也就增加了活化Cu2+離子的數目,反應速度自然增快,電化學極化度會降低,如圖4所示,所以在電鑄銅生產中增加硫酸銅的濃度,能加快電化學反應的進程。
圖4:Cu2+對電化學極化的影響
Ⅰ為銅電極在0.5mol/L硫酸銅溶液中的極化曲線
Ⅱ為銅電極在1mol/L硫酸銅溶液中的極化曲線
2.2.2 硫酸濃度的影響:溶液中,在硫酸含量不影響硫酸銅溶解度的情況下,由于Cu2+受帶同型號電荷H+離子的影響,硫酸含量升高后,會使Cu2+在電極的上的反應速度有一定阻礙作用,活度Cu2+轉變為非活度狀態,所以在同等條件下硫酸含量的增加會提高電極的電化學極化度。
2.2.3 溫度的影響:溫度是決定反應速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,上文已經提到在電極表面并非所有Cu2+都參與電極反應,只有活度高的Cu2+才能在電極上得到電子,完成新相的生成,在溶液中Cu2+的活度系數(活度離子數/總離子數)與溶液的溫度直接有關,溫度升高會使非活性的Cu2+轉變為活性狀態,使Cu2+的活度系數提高,使電化學反應的速度提高,所以提高溫度會對降低電極的電化學極化度。
2.2.4 添加劑的影響:我們知道,在電鍍銅工藝中,由于電極的電化學極化度很小,也就是說電化學反應速度極快,為了得到優良的電鍍層,我們必須提高電化學極化度,才能使銅層結晶細密,當在鍍液中加入相應的有機添加劑后,由于它們在電極表面的吸附,增大了電化學反應的阻力,使金屬離子的還原反應變的困難,電化學極化增大,因而有利于晶核的形成,使晶核的形成速度大于晶體的生長速度,有利于獲得細小的晶粒。
雖然有機添加劑在電鍍過程中,增大了電化學極化度,阻礙了電化學反應速度,但由于酸銅工藝中電極的電化學反應速度非常快,傳質速度才是一個基元因素,有機添加劑的加入不會對總體的電鍍速度有不利影響,反而對得到優良鍍層有非常大的利用價值。
在實際制定生產工藝的過程中,我們可以有意識的降低電極的電化學極化度,再通過提高電流密度、添加適當的有機添加劑來提高電極的電化學極化度,以得到優良的鍍層,這些措施對提高總體的電鍍速度非常重要。
2.3 影響新相形成的過程因素
在電鍍過程中,形成的金屬鍍層幾乎都是晶體,當金屬離子失去部分水化膜,在電極表面上獲得電子,形成在晶體表面上可以自由移動的吸附原子,然后,吸附原子在金屬表面上移動尋找能量較低的位置,在脫去全部水化膜的同時進入晶格,完成電結晶過程。
在電極電位偏離平衡電位不遠,電流密度很小的情況下,金屬離子在電極上還原的數量不多,吸附原子的濃度較小,而且晶體表面上存在的“生長點”也不多,吸附原子電極表面的擴散相當困難,于是有條件從容不迫的進入晶格,晶粒長得就比較大,在這種條件下表面擴散步驟控制著整個電結晶速度;當電流密度增大時,電極電位變得更負,吸附原子的濃度逐漸變大,晶體表面上存在的“生長點”也大大增多,由于吸附原子表面擴散距離縮短了,表面擴散變的容易了,剛剛形成的吸附原子來不及規則的排列在原有晶格上,而是聚集起來形成新的晶核,使得局部地區不可能長得過快,所獲得的晶粒自然就比較細小,從而得到細致光滑的電鍍層,這時表面擴散步驟的速度比放電步驟快的多[5],所以電化學反應速度就成了控制整個電結晶速度的因素之一。
由以上可以看出,電流密度增加時,反而使吸附原子的擴散步驟變的容易了,由此看來電結晶過程的速度可以隨電流密度的提高、陰極極化的增加有很大程度的提高,電結晶過程不是控制整個電鍍速度的基元因素。
通過研究得知,在電鍍酸銅工藝中,硫酸銅、硫酸的含量對電結晶速度基本上沒有大的影響,主要影響因素是工藝溫度和添加劑。
2.3.1 添加劑的影響:有機添加劑進入鍍液后由于他們在電極表面的吸附,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吸附原子在電極表面的擴散速度,在整個電鍍過程中由于電結晶速度相對于液相傳質速度大的很多,所以有機添加劑對電結晶速度的影響可以不去考慮。由于有機添加劑的吸附作用,能增大陰極的電化學極化,因而有利于晶核的形成,獲得細小的晶粒,另一方面,有機添加劑可優先吸附在某些活性較高、生長速度較快的晶面,使得吸附原子進入這些位置有困難,使這些晶面的生長速度下降,這樣一來,就可以使各個晶面的生長速度趨向均勻,形成結構致密、定向排列整齊的晶體。
2.3.2 溫度的影響:在化學、電化學、物理化學等領域,溫度是影響各種反應進程的重要因素之一,對反應進程有很大的推動作用,同樣在電化學結晶過程中,溫度的增加能提高吸附原子的擴散自由能,提高擴散速度,以更短的時間進入晶格或形成晶核,加快電結晶的速度。
2.4 陽極影響
電鍍工藝是一個多因素控制、多條件互補的體系,前面闡述的內容多是影響陰極還原反應的因素,在電鍍體系中陽極作為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,也同樣影響著電鍍的速度和鍍液的穩定性。對于陽極電化學氧化反應而言,同樣進行著電化學反應(電子轉移)、新相形成、液相傳質過程,這些過程與前面講過的陰極形式相反,步驟類似,在此不再重復,只對陽極本身的質量情況和注意事項進行列舉。
2.4.1 磷銅陽極的純度:制備磷銅陽極一般用電解銅、無氧銅、磷銅合金來做。無氧銅的含氧量約為3 ppm,雜質極少。由于氧含量極低且固定,因此在冶煉過程中基本不產生磷的氧化物,基本不消耗磷,所以磷含量控制的比較準確,但是成本較高。電解銅的純度已達99.95%,一般可以滿足要求,所以國內外不少廠家采用電解銅為原料。絕不能采用雜銅或回收銅,否則由于氧含量不確定,因而使含磷量無法正常控制,造成磷含量的失控、磷的分布不均勻等問題[6];雜銅中還可能含有其他有害雜質,在電鍍生產中容易產生過多的離子雜質,以及過多的陽極泥,不但污染鍍液,還會因陽極泥對陽極的包裹,減小陽極的導電面積,使槽電壓升高陽極鈍化,以及堵塞陽極袋影響液相傳質的進行,使鍍液成分失控,同時也會對鍍層帶來不利的影響。
2.4.2 磷銅陽極含磷量的影響:對于磷銅陽極來說適量的含磷量是磷銅陽極重要的質量指標。國外研究證明磷含量為0.030—0.075%的銅陽極性能最為優良[7],現已在國內行業達成共識。陽極適當的含磷量能在陽極表面形成的Cu3P黑色磷膜厚度適中,磷膜結構緊密、結合牢,不但可以有效防止一價銅的產生,還不影響陽極的正常溶解;含磷量少的陽極則在陽極表面形成的 “黑色磷膜”過薄,不能有效的防止銅粉的產生,難免污染鍍液,一旦夾雜在鍍層當中,將會出現質量隱患;含磷高的銅陽極在生產中產生的黑色磷膜厚,加之電鑄工藝所用的電流密度較大,黑色磷膜生成速度快,容易使黑色磷膜脫落,磷化銅黑泥增加,進入溶液多時也會造成鍍層粗糙。另外因磷膜太厚、鍍液電阻增加,要維持原來的電流,就要升高槽電壓。在槽電壓升高的情況下,容易造成陽極的鈍化。
2.4.3 陽極電流密度的影響:陰陽極面積比也要引起足夠的重視,陽極面積過小,電流密度過大,容易引起陽極鈍化或局部鈍化,使槽電壓升高,電流急劇降低。如果達到氧的析出電位,陽極上還會有大量的氧產生,消耗過量的添加劑,對生產是極為不利的。高速電鑄銅生產過程中陽極的電流密度不能超過3A/dm2,要根據這一參數設計適當的陰、陽極面積比,以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和鍍液成分的穩定性。
磷銅陽極外的袋套也有講究,應選擇耐酸、堿的滌綸布或丙綸布,選擇適當的密度(經緯線密度)。陽極布袋的密度和厚度規格各異,孔隙度的大小,對于阻擋陽極微粒、黑膜泥和銅離子的對流擴散速度,效果也是就各有不同,要求在生產中根據需要選擇適當型號的陽極套袋。
三、結束語
通過前面對影響酸銅電鍍速度因素的分析,在了解了諸多控制因素之后,我們就可以制定具有較高電鑄速度、優良的整平性能、寬闊的光亮范圍和卓越的機械性能的電鑄銅層。
為提高實際生產中電鑄銅的速度,相對于普通裝飾電鍍銅而言,我們可以通過增加Cu2+的含量、合理控制硫酸的含量、提高工藝溫度、增大攪拌力度、加快陰極移動的速度、選擇好耐高溫的有機添加劑、再控制好磷銅陽極的質量,可實現10A/dm2以上的電流密度,相對于傳統電鑄銅工藝不超過3A/dm2的電流密度,生產效率將會有幾倍的增加,下面就給出常用電鑄銅工藝的參數范圍:
分 項 | 工藝范圍 | 分 項 | 工藝范圍 |
CuSO4·5H2O | 220-300g/L | 攪拌方式 | 大流量強制空氣攪拌 |
H2SO4; | 60-90g/L | 陽極 | 磷銅球、角 含磷0.030—0.075% |
Cl— | 60-100ppm | 陰極移動 | 盡量提高陰極移動速度,情況允許的情況下可改變常規型的陰極方式(左右移動)。 |
添加劑 | 高溫型添加劑 | ||
溫度 | 40-50°C | 陰陽極面積比 | 1:3-5 |
電流密度 | 10-20A/dm2 | 連續過濾 | 6循環/小時 |
上表工藝中,要根據具體的產品、質量要求,再進一步制定出更加嚴謹的工藝參數,以上數據僅供參考。
本文于2008年發表于《電鍍與環保》第二期
原創文章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rwkwncm.cn/a/138.html